长城向比亚迪“开炮”,从惺惺相惜到公开翻脸

长城向比亚迪“开炮”,从惺惺相惜到公开翻脸

5月25日上午,在其官方微博公布一则举报的声明,表示,已于4月11日,就秦PLUS DM-i、宋 PLUS DM-i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举报。

随后,官方微博发布回应声明。大致可总结为四点:一是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二是认为检测报告无效;三是强调产品符合国家标准,欢迎有关部门随时过来调查、取证和检测;最后还呼吁理性竞争。长城向比亚迪“开炮”,从惺惺相惜到公开翻脸

两大巨头车企"掐架"事件迅速成为市场热议话题,也让沉寂已久的新能源车行业炸开了锅。

实际上,在燃油车时代,曾是天之娇子,而在新能源的大潮之下,的霸主地位已经十分明显。此次举报事件不仅是一次商业竞争的真实演绎,更像是汽车行业两个时代领军者的短兵相接。而在二级市场上,至少目前都没有赢家,5月25日和26日,两家公司股价均以下跌报收。

双方争议的核心是什么?

声明中的蒸发污染物排放,是指直接从燃油系统排放到大气中的汽油蒸汽。

一般来说,普通燃油车不存在此问题,因为蒸发的汽油会被碳罐吸附,发动机启动以后会形成负压,把碳罐里的汽油吸到发动机里烧掉。

不过,混动车因为发动机运行时间短,形成负压的机会少,一旦碳罐满,汽油蒸汽就直接排到大气中去,成为挥发性有机物,造成污染,从而不符合国家排放标准。那么车企普遍的做法是,配备高压油箱和FTIV阀门。长城向比亚迪“开炮”,从惺惺相惜到公开翻脸

高压油箱能承受更高的蒸汽压力,确保燃油蒸汽被封锁在油箱内不外泄。所以长城举报的核心就在于,的混动车没有用高压油箱,这将会导致车辆排放不符合国家标准。长城向比亚迪“开炮”,从惺惺相惜到公开翻脸

钛媒体APP注意到,在回应声明里有这么一句话,"是全球第一家推出混动车的企业,在相关技术上有20多年的积累和迭代,我们不像某些同行想的那么简单!"难道有更好的技术,就算不用高压油箱,也能解决排放物超标的问题?

钛媒体APP了解到,在2020年曾申请过"常压油箱"替代"高压油箱"的相关专利。长城向比亚迪“开炮”,从惺惺相惜到公开翻脸长城向比亚迪“开炮”,从惺惺相惜到公开翻脸

专利的大致意思是有其他技术,可以解决在不用高压油箱的情况下,符合国家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至于混动车是否真的不符合标准,最终还要看专业权威的测试报告才能确定。目前,方面尚未直接回应"常压油箱"以及"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若要实现更强的承压性能,高压油箱的成本也会更高。有业内人士向钛媒体APP表示,"我接触到的高压油箱,成本会比常压油箱高出500元左右,基本上不会超过1000元。"

若以100万辆车计算,相当于要多出5亿元。而如果混动车排放真的不符合国家标准,而其他车企用更高的成本去符合的话,那将造成不公平竞争。

从"友情岁月"到公开举报,他们经历了什么?

实际上,在中国商业史上,同行间举报的"剧情"并不陌生。

2019年,格力电器发布举报信称,经格力电器实验室实测,奥克斯部分型号空调产品与其宣传、标称的能效值差距较大,同时格力电器还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证实奥克斯部分型号空调能效比和制冷消耗功率检测不合格。

作为家电行业的老对手,格力电器与奥克斯的纷争持续多年,"互撕"场面频现;而长城与,在一年之前也曾有过"友情岁月"。

2021年11月,将"魏"商标无偿转让给,而"魏"是王朝系列中的一个待规划车型。虽然早就将"魏"作为其高端品牌WEY的中文名字,但依然对的"赠送"很是感激。时任魏牌CEO的李瑞峰还说到,天下车企一家亲,转让的"魏"商标是无偿的、永久的,同时本身也注册很多商标,如果其他自主品牌有需要,也会支持。长城向比亚迪“开炮”,从惺惺相惜到公开翻脸

随后,投桃报李,将"登陆舰"商标转让给,而"登陆舰"是最新海洋系列中的重要车型,的"赠送"同样具备重要的意义。和,都是当代汽车民族品牌的佼佼者,双方互赠商标的行为一时传为佳话。

2022年新车发布会上,李瑞峰还在以"北乔峰,南慕容"形容自家与友商的关系,仿佛英雄间惺惺相惜。但谁又能料到,一年时间没到,北乔峰就把南慕容给公开举报。

透过"举报门",钛媒体APP发现,和之间还存在竞争的关系。

2020年至2022年,的销量分别为111万辆、128万辆、106.7万辆。今年1-4月,累计销量33.73万辆,同比下滑21.67%。同期,的销量分别为42.70万辆、72.13万辆、186.85万辆。今年1-4月,累计销量77.66万辆,同比增长约96.61%。

不难看出,2022年,的销量一举反超,并且持续至今。据悉,今年的全年销量目标300万辆起步,争取360万辆,与的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拉大。

可见,这种火箭般的增长速度,已经完全牢牢锁定中国新能源车领域王者的地位,对手不仅再也难以企及,甚至可能会面临逐渐在竞争中失去份额的压力。

销量下滑、新能源转型发力、股价不振,急了

目前混动车型是各车企抢夺的新赛道。不仅销量上惊人增长,而且在产品线多样化、品质性能也越来越出色。

面对DM技术,拿出柠檬DHT混动。而长城旗下的高端品牌"魏"即搭载DHT混动,但在市场上声量还微弱。2022年8月,将柠檬DHT混动用到哈弗H6身上,售价比燃油版更高,也没有激起太大水花。

除销量持续下滑之外,摆在它面前还有一个更大的难题——新能源转型乏力。

财报显示,2022年全年旗下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约11.99万辆,同比减少13.79%,新能源汽车销量约占公司总销量的11%;新能源汽车业务实现收入约146.95亿元,约占总营收的11%。在新能源已成趋势的大背景下,的新能源业务确实表现较差。

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90.39亿元,同比下降13.63%;归母净利润1.74亿元,同比下降89.34%;扣非净亏损2.17亿元,同比下降116.65%。对此,解释盈利下滑主要系报告期仍处于产品结构调整期,基于2023年新产品上市节奏,加大新能源品牌建设及研发投入所致。长城向比亚迪“开炮”,从惺惺相惜到公开翻脸

近年来,随着加大材料采购量及票据支付规模,加之在建项目推进,总债务逐年增长,财务杠杆比率有所上升。截至2023年一季末,资产负债率达到了64.44%。长城向比亚迪“开炮”,从惺惺相惜到公开翻脸

值得注意的是,应付票据超300亿元,主要为材料采购及质押开票付款,公司短期有息负债合计有414.21亿元,规模庞大。从资产质量方面看,截至2023年一季末,的存货为239.75亿,存在一定跌价风险。

钛媒体APP观察到,今年3月,股价整体下跌19.02%,是A股市场中表现最差的汽车股之一;如果拉长周期来看,距2021年的最高点69.73元跌幅超60%,市值蒸发超过几千亿元。

称王,高处不胜寒

2022年全年,销量超过一汽大众,是自主品牌第一次问鼎国内车市年度销冠,成为"最大车企"。

不过,在车市内卷加剧、降价成风的背景下,的销售压力也明显加大,增速正在逐步放缓。

今年5月初,有消息称长沙工厂现"批量辞职"现象,并且陆续有工厂员工晒出因调休变多导致工资减少的工资单。不过,随后回应称,"经核实,‘离职名额已满’‘排队辞职’等说法与事实不符。"

2023年,延续13年的"国补"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补贴"断奶"后,造成车企普遍成本增加,这也是的最大隐忧。在2022年的财报中,公司净利润为166亿元,而补贴却超100亿元,占同期净利润的62.5%。也就是说,每销售一辆新能源车,大概可以获得近6000元的补贴。如果剔除掉新能源车补贴的话,净利率只有1.5%,看起来似乎并不理想,这还是包括锂电池业务在内的净利率。如何追赶上特斯拉更为高效的利润率,考验着。

近年来,的财务杠杆水平不断攀升,资产负债率已达最高值。截至2023年一季末,总资产有5471.03亿元,总负债4210.18亿元,净资产1260.85亿元,公司资产负债率为76.95%。长城向比亚迪“开炮”,从惺惺相惜到公开翻脸

值得注意的是,在现金流方面,2022年由于偿还大量负债,筹资活动流入资金小于流出资金,筹资性现金流净额出现净流出为-194.89亿元。长城向比亚迪“开炮”,从惺惺相惜到公开翻脸

在资产质量方面,应收账款和存货对运营资金占用较大,且应收账款账龄偏长且回款周期较慢,截至2023年一季末这两项指标分别为390.31亿和882.79亿元。

另外,的对外担保使其可能有负债风险。截至2022年末,及关联公司担保合计366.49亿元,占净资产的33%,若被担保公司经营不善,将使公司面临一定的代偿风险。

破釜沉舟式举报,结果是什么?

举报,并非一时脑热。根据的声明描述,早在2023年4月11就已经向有关主管部门举报。

如果举报内容属实,这将对品牌形象和市场销售的沉重打击。毕竟,宋和秦作为的热销主力车型,两款车型的PLUS DM-i版本,仅去年销量就超过60万台,要是出现召回解决排放问题,那么成本将无法估计。2015年大众在美国的排放门事件,大众付出几百亿美元的代价。

今年以来,中国汽车品牌之间已经多次出现摩擦。

吉利汽车在2月发布全新中高端新能源系列"吉利银河",随后收到长安汽车发布海报"仰望银河,那是一抹深蓝",内涵银河抄袭。

2月27日,长安汽车的常年法律顾问律师事务所向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发律师函称,吉利银河"银河之光"原型车存在大量与长安汽车概念车、量产车型雷同之处,涉嫌侵犯长安汽车知识产权。对此,吉利回应称"银河之光"系原创设计,完全不存在抄袭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指责毫无根据。

有意思的是,直到5月9日,长安汽车与吉利汽车同时发布消息称,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为业内"化干戈为玉帛"的一段佳话。

而在更早的2018年,与吉利汽车曾因"黑公关"事件"互怼",但最后双方握手言和。有此先例在前,与的这一轮拉扯之后,又能否迎来一个皆大欢喜的反转?

长城向比亚迪“开炮”,从惺惺相惜到公开翻脸

虽然事件整体脉络还未清晰,但从资本市场反应来看,目前哪一方都不是赢家。二者股价从事件发生时就开始双双跳水,截至5月26日收盘,股价下跌4.27%,报收23.74元;股价下跌3.37%,报收246.99元。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免责声明· 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8-2020, 财经观察网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信息维权、举报:853029381@qq.com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 财经观察网 对此不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