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的一家三代“汽车人”

" 我从出生到长大,一直没有离开过一汽的环境。每天听的、看的都是和一汽有关的事儿,身边也都是一汽的人。我对一汽,有与生俱来的归属感。我对汽车更有着超乎寻常的兴趣,小时候经常会把玩具车拆开再组装,研究其间的结构。所以大学我也选择了相关的专业,出国深造的专业也是与汽车有关。现在我在一汽大众事业部工作,如今的一汽,不仅有了多条先进的生产线,还拥有了强大的研发团队,在这里每一天,都能感受到他的变化。" 一汽大众事业部员工张亮说起自己的工作来满脸的自豪,而这份自豪源自他们一家三代的 " 汽车梦 "。

在 " 六城联动 " 重要部署中,国际汽车城的建设将充分发挥老工业基地优势,辐射全省环长春四辽吉松工业走廊,以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建设 1 个万亿级世界级汽车产业基地和 1 个千亿级世界级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到 2025 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 11000 亿元,建成世界一流、国际闻名的万亿级汽车产业基地。

国际汽车城建设中 " 龙头 " 之一的中国一汽,不仅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更是长春市工业发展的 " 稳定器 " 和 " 定盘星 ",也是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增长极。在这里,一代又一代的汽车人为实现中国汽车工业的腾飞而努力奔赴梦想。

张亮的爷爷张珠,今年已经 92 岁了,是原一汽锻造厂工会主席。1953 年,正值青春茂年的他和所有热血沸腾的年轻人一样,怀揣着对中国汽车的梦想走进了一汽的大门。"1953 年,当时汽车厂面向全国招工,听到这个消息,我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都高兴坏了,于是就报了名。当时被分配到消防队,负责汽车保卫工作。当年的条件真艰苦,红旗车还没有生产线,于是工人们用小锤子一点一点地凿,就这样凿出了我们的第一辆红旗轿车。我当时就想,什么时候我们能拥有自己的生产线该多好啊!后来咱们有了自己的生产线,但遗憾的是我始终没有成为一名生产线上的工人。我当时暗暗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让我的子女替我完成心愿,我这代没实现的为祖国造汽车的心愿,一定让下一代人替我实现。" 回忆起当年的一幕,张珠仍激动不已。

信念是可以传承的,张珠的儿子张云山在耳濡目染之下,从小就对汽车有着浓厚的兴趣。父亲闲暇的时候,也会带着他到厂区里参观,就这样在一汽厂区大院成长起来的张云山对一汽更有着别样深厚的感情。1970 年,张云山来到一汽参加工作,接过父辈们创业者的接力棒,踏上了第二代建设者的新征程。那时的中国一汽,经历了一代人的努力,已然进入成长和发展期。" 小时候,我经常跟着父亲去厂区里参观,看着当时的生产车间,就一直梦想着有一天我也能在这里工作,在生产线上亲手缔造出一台台属于中国制造的汽车。1970 年,我如愿以偿进入到一汽,成为产业工人中的一员。当时我被分到了一汽底盘厂工作,作为第二代建设者,我参加了解放 141 的换型改造,也很荣幸地参加了小解放的生产。我和我的父辈们见证和亲历了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同样希望把对一汽的这种信念再继续传承下去。"66 岁的张云山回忆着过往,退休前他曾担任一汽天奇精锐公司总经理,他们这一代人,不仅经历了中国工业的成长,更是中国汽车民族品牌从弱到强的参与者和领导者。而张云山的儿子张亮,则接过父亲手里的接力棒,在中国汽车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成为新一代的创新者。

时空在变,时代在变,不变的是三代 " 汽车人 " 的初心,是一直传承下去的汽车精神。

逐梦的一家三代“汽车人”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免责声明· 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8-2020, 财经观察网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信息维权、举报:853029381@qq.com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 财经观察网 对此不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