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花开红棉颂,广州中山纪念堂第二届木棉文化节启动
图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秋明
通讯员 刘慧鹏
百岁红棉竞绽放,传统中轴报春来。3 月 15 日 " 听见花开红棉颂——广州中山纪念堂第二届木棉文化节 " 正式启动。启动仪式现场,曾参与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演出的老演员与少先队员在 " 木棉王 " 树下对话,老演员亲身讲述当年在中山纪念堂参与演出的难忘画面。据悉,木棉文化节活动将持续至 3 月 31 日。期间,中山纪念堂将举办多场 " 红棉 " 主题文化活动,包括 " 红棉智库 " 专家沙龙," 红棉盛放,童绘英雄花 " 画作展示," 纪念堂之夜 " 公益惠民演出等。
启动仪式现场 " />
" 老少先队员 " 在 " 木棉王 " 下回忆演出经历
"58 年前,我读四年级,如今已是一名退休人员 ""1965 年,我仅有 10 岁,读四年级,今年已将近 68 岁 " ……启动仪式舞台搭建在有着 350 岁的 " 木棉王 " 树下,曾在 1965 年参演《东方红》的 5 位 " 大哥哥 "" 大姐姐 " 共同亮相,与少先队员展开了一场跨世纪的对话。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老演员与少先队员在 " 木棉王 " 树下对话,老演员亲身讲述当年在中山纪念堂参与《东方红》演出的难忘画面 " />
今年 70 岁的佘维杰在 12 岁时参加了中山纪念堂《东方红》演出,回忆起当年的演出经历,佘维杰记忆犹新:"1965 年,我读五年级,为准备排练、演出,我每天带着作业到中山纪念堂的休息室等候老师通知化妆。1965 年 7 月 1 日正式登上舞台时,心情既紧张又兴奋。"
让佘维杰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周恩来总理前往中山纪念堂观看《东方红》演出。佘维杰动情地说:"1965 年的 7 月中旬,我们在上台前一刻得知周恩来总理来观看演出,心情特别激动。让我们感动的是,演出结束后,有军队车辆专门送我们回学校。当晚,我和父母及家人滔滔不绝地分享周恩来总理来看我们演出的情景,这是难以忘怀的荣誉。"
中山纪念堂的演出经历一直刻在佘维杰心中,他将别在左侧胸口上的纪念章视为珍宝,这枚纪念章是佘维杰当年和众多同龄孩子参与《东方红》演出后被赠送的。佘维杰说:" 现在佩戴的纪念章是复制品,原物已放在家中封存、珍藏。每年 7 月 1 日,我会佩戴着纪念章到中山纪念堂逛逛,看看我们当年在后台做准备的休息室。"
国家一级演员倪惠英现场演唱粤曲《红棉颂》" />
数场 " 红棉 " 主题文化活动悉数登场
每年春天,到中山纪念堂赏木棉是广州市民的首选地之一。位于中山纪念堂东北处的 " 中国最美木棉 " 是市民拍照,记录羊城春色的主角之一。树龄有着 350 多年的 " 木棉王 " 依然绽放出鲜红的花蕾,在其周边则有不少木棉树,每到木棉盛开的季节,中山纪念堂呈现 " 几树半天红似染 " 的景象。而中山纪念堂园内东北处的木棉最靠近纪念堂主体建筑,木棉映衬蓝瓦、黄墙、飘檐,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捧着 " 长枪短炮 " 拍摄。
盛开的红棉吸引街坊来到打卡
" />
在启动仪式现场,中山纪念堂第二批 " 红棉智库 " 特聘专家获颁证书。3 月 25 日,中山纪念堂将举行首场 " 红棉智库 " 专家沙龙,粤港澳三地专家对《中山纪念堂古树名木保护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质询和评审,并就古树名木与文物建筑共存保育工作进行专题讨论。
此外," 堂小青 " 志愿服务注册商标正式发布。" 堂小青 " 爱绿护绿志愿者组织创立于 2022 年 6 月,他们是中山纪念堂创新推出 " 诗情绿意 " 生态历史文化游径中的重要一员,陪伴市民游客畅游中山纪念堂的古树木林,欣赏中山纪念堂的历史建筑和国潮文化。
由 105 名孩子共同创作的木棉主题巨幅画作正在中山纪念堂主体建筑的东门平台展出。这幅高 13.5 米、宽 10 米的画作绘有木棉、熊猫、孩童、蓝天白云、彩虹等元素。同时,面向 3-18 岁青少年儿童征集的木棉主题绘画获奖作品正在 " 木棉王 " 树下展出。
由 105 名孩子共同创作的木棉主题巨幅画作正在中山纪念堂主体建筑的东门平台展出 " />
面向少年儿童征集的木棉主题绘画获奖作品在 " 木棉王 " 树下展出
" />
红色剧目,经典再现。3 月 15 日、3 月 31 日,中山纪念堂推出两场公益惠民红色剧目,分别是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创作的建党百年主题精品杂技剧场《追光者》,广州粤剧院出品的红色主题粤剧《三家巷》。杂技《追光者》通过现代杂技的时尚演绎,呈现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粤剧《三家巷》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演绎,再现了革命时期波澜壮阔的场景。
(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