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银行事件没看懂?咱们再来捋一下~

【事件】

当地时间3月10日,美国硅谷银行宣布破产。消息一出,全球震动!欧美股市应声大跌。全球投资者们一方面惊讶其破产之“光速”——毕竟据3月7日硅谷银行官方宣布“很荣幸连续5年登上福布斯年度美国最佳银行榜单”仅有48小时;另一方面,如此体量的银行轰然倒塌,令市场也不禁又想起了15年前“雷曼时刻”的阴霾。

01

硅谷银行是干啥的?

据硅谷银行自称,SVB诞生于1983年,最初的构想来自于两位创始人银行家Bill Biggerstaff和斯坦副教授Robert Medearis的一场牌局,他们与另一位创始人银行家Roger Smith一道,敏锐的嗅到了上世纪60、70年以来在美国硅谷新兴的科技创新热情带来的商机,开始了一条与传统银行不太相同的道路——为没有这么多固定资产可供抵押的创新企业提供贷款、风投融资等一系列金融服务。40年来SVB的业务遍布全球,扶持过的科创类企业数以万计,其中不乏大家耳熟能详的Meta、推特等,近年来更是为中国、新加坡、印度的创投企业提供服务,一度被称为“亚洲人创投奶妈”。截至2022年末,SVB管理资产近2100亿美元,在美国甚至是世界创投圈都是龙头地位的银行。

02

硅谷银行“塌房”有多突然呢?

今年2月14日,硅谷银行登上了《福布斯》杂志“2023美国百强银行”榜,凭借出色的盈利能力名列全美银行第20位;3月7日,硅谷银行官方宣布他们“一如既往”的连续第5年上榜“福布斯年度美国最佳银行榜单”。但仅仅相隔48小时,SVB破产了。48小时之内,硅谷银行经历了被接管、股价暴跌超60%、储户挤兑、卖股票求收购……40年起高楼2天楼塌了。

03

硅谷银行是“雷曼第二”吗?

硅谷银行事件一出,全球市场一片哗然,回溯历史,上一次这么大体量的“优质”银行破产,还是2008年的“雷曼时刻”,硅谷银行是成为美金融史上第二大银行倒闭案。近15年过去了,当年的雷曼阴霾全球市场至今心有余悸,投资者似乎很难不将两个事件相提并论。

但细看原因,硅谷银行事件与“雷曼时刻”还是有本质的不同的。简单的说,从业务上看,硅谷银行是在2020年后美联储降息“大放水”的周期中,吸收了过多以活期存款形式存入的存款,并同时一方面在较低的利率下扩大了贷款,另一方面把这些钱中的大多数投到了持有到期的美国国债、可供出售证券的等资产中。原本的考虑是想赚个1%左右的利差的,账上现金流和现金等价物留了不到6.52%。但2022年后,随着美联储激进的加息,银行客户初创企业们取款用于经营的需求增大,同时债券资产出现了浮亏,银行的流动性压力也变大,虽然硅谷银行也曾通过增加短期借款和出售部分AFS来补充流动性,但代价却是负债结构的进一步恶化和确认了18亿元的亏损。加之,银行的存款保障额度较低,硅谷银行的“风吹草动”被社交媒体快速传播、无限放大,硅谷银行一头儿资产浮亏且没到期,另一头儿客户排队提款挤兑,流动性枯竭之下,光速破产。

反观当年的雷曼,是因为金融机构普遍高杠杆持有“次贷”引发大面积的信用危机,雷曼事件或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并且雷曼作为“百年老店”和美国第四大的投行,在全球金融系统的影响盘根错节,一旦危机可直接影响美国金融体系,进而传导全球,与今日的硅谷银行事件在起因、作用面和全球影响力上都有不同,目前看来,硅谷银行事件在已有信息下,暂未看到对美国及全球金融市场稳定的系统性威胁。

04

硅谷银行事件关国内啥事儿?

事件发生后首先受到冲击的是美国的银行股,与其结构类似的第一共和银行估价暴跌、美国各大银行股票普跌,恐慌指数暴涨,之后欧洲市场也经历了一波“黑色星期一”,全球市场受到负面情绪宣泄的扰动。对A股来说,一方面,硅谷银行事件可能会放缓美联储加息的节奏,一定程度上缓解流动性紧缩压力;另一方面A股也难免受到负面情绪的冲击,科技类、国际银行类标的存在被“错杀”的可能。

但我们总体认为,硅谷事件对国内是短期的扰动,短期外部风险释放后,依然可以对A股市场保持乐观。往外看,在美国经济通胀中期趋于下行的大背景下,美联储货币政策逐步转向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向内看,伴随着两会闭幕,新一届政府上任,市场更关注的是新一届政府的增量政策。经济层面,最近公布的经济数据总体上较为积极,包括2月pmi、出口、社融信贷数据均超预期,后续如果能得到更多的数据验证,尤其是3月房企加大推盘力度后的新房销售数据等地产数据的验证。虽然,未来局部性金融风险仍需防范,需要建立预案,但我们对国内经济进一步修复继续看好。

在资产配置上,可以对A股地产链、自主可控、数字经济等政策支持确定性强的部分成长行业以及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主题持续关注;伴随着中国经济预期进一步修复,海外紧缩预期上修阶段性较为充分,地缘担忧有所降温,近期的冲击调整后,也可以关注港股再度布局的机会;此外,硅谷银行事件后,加息预期放缓和避险情绪上升都或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黄金资产的配置。

风险提示:文中观点不构成中银基金的投资建议或任何其他忠告,并可能随情况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在市场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下,基金投资存在本金损失的风险,并在少数极端情形下存在损失全部本金的风险。投资者投资基金前,需充分了解基金的产品特性及投资风险,并承担基金投资可能出现的亏损。请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前,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文件,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并按照销售机构的要求完成风险承受能力与产品风险之间的匹配检验。

2023和百万基民在、精准解读,尽在本站财经APP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免责声明· 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8-2020, 财经观察网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信息维权、举报:853029381@qq.com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 财经观察网 对此不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