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校史:地方“双非”高校发Nature!

打破校史:地方“双非”高校发Nature!

5 月 17 日,广西师范大学化学与药学学院/ 省部共建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的潘英明教授 / 唐海涛副教授团队与清华大学李亚栋院士 / 王定胜副教授团队合作,在电化学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相关成果以 "CO2-mediated organocatalytic chlorine evolution under industrial conditions" 为题,在《Nature》上发表。

唐海涛副教授为该项成果的共同第一作者,实现了广西师范大学在《Nature》上发文的历史性突破。

打破校史:地方“双非”高校发Nature!打破校史:地方“双非”高校发Nature!

氯碱行业是目前我国重要的基础化学工业之一,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是以原盐和电为原料生产烧碱、氯气、氢气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后续可进一步进行化学转化得到更多的氯碱产品。氯碱产品种类多,关联度大,其下游产品达到上千个品种,它广泛应用于农业、石油化工、轻工、纺织、建材、电力、冶金、国防军工等国民经济各命脉部门,我国一直将主要氯碱产品产量作为国民经济统计和考核的重要指标。

但是氯碱行业非常耗能,其能耗占到了全世界总发电量的 4% ( 约 150TWh ) 。所以对该电解过程进行优化,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即便是轻微地提高该电解反应的效率也可以节约大量成本和能源。该电解过程的一个重要反应就是阳极的析氯反应,对于该反应,最先进的电极仍然是几十年前开发的涂层钛阳极。鉴于此,我校化学与药学学院 / 省部共建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的潘英明教授 / 唐海涛副教授团队与清华大学李亚栋院士 / 王定胜副教授团队合作发现酰胺类有机小分子修饰后的电极,在二氧化碳气体的催化下可以极大地促进 CER。他们发现在

10kAm-2 的电流密度下过电位仅为 89mV,可以实现 99.6% 的反应选择性;相比于电极直接的 CER,酰胺与二氧化碳形成的 N-COOH 中间体可以起到一个间接氧化产生氯自由基的作用。

打破校史:地方“双非”高校发Nature!

潘英明教授和唐海涛副教授提到:CER 过程中形成的氯自由基和酰胺自由基不仅可以促进氯碱工业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将这些高活性自由基中间体与其它物质反应,从而实现一些复杂有机合成反应,以及药物的合成和结构修饰等,目前这些后续相关工作正在进行中。

论文链接:

打破校史:地方“双非”高校发Nature!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免责声明· 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8-2020, 财经观察网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信息维权、举报:853029381@qq.com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 财经观察网 对此不承担责任.